97碰免费公开免费视频,97超碰高清中文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不卡的视频,久久免费无码视频小说

當前位置: 2017首頁>網上直播>

7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舉行“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新聞發布會

發布時間:2018-07-09 11:45:42  |  來源:國新辦  |  作者:   |  責任編輯:孫宇

  7月5日,內蒙古自治區召開“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新聞發布會。發布會主要介紹了內蒙古自治區“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工作推進情況,并就媒體關注的問題回答記者提問。參加發布會的領導有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高潤喜同志;自治區教育廳副廳長張亞民同志;自治區經濟和信息化委副主任張德同志;自治區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副廳長丁飛同志;自治區商務廳副廳長尚志強同志;自治區衛生計生委副主任段毅同志;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副巡視員趙鋼同志。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政務公開處處長張文輝主持發布會。



張文輝:

  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現在舉行自治區“互聯網+政務服務”新聞發布會。本次發布會的主要內容是:介紹自治區“互聯網+政務服務”等工作推進情況,并就媒體關注的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今天應邀到會的新聞媒體有:中央駐自治區新聞媒體和區內主要新聞媒體的記者朋友。在這里,對媒體記者朋友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現在,請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高潤喜同志作主題發布。



高潤喜:

  各位媒體記者和新聞界的朋友們:
  大家好!歡迎參加本次新聞發布會。在這里,我代表自治區政府就自治區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情況向大家作一簡要通報。
  當前,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給經濟發展、社會治理、人民生活帶來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重要內容,提出要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開展工作,增強改革創新本領,并對全面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作出了全新部署,特別是對轉變政府職能、推進“放管服”改革、以政府權力瘦身的“減法”換取行政效能提升的“加法”等提出了明確要求。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必須敏銳地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更好地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等問題。李克強總理連續6年召開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轉變政府職能電視電話會議,要求深入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加快構建一體化平臺,打破信息孤島,并就推進“放管服”改革和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工作提出“六個一”、“減證便民”等一系列要求。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李紀恒書記對我區發展信息化、推動大數據產業寄予厚望,作出重要部署。布小林主席高度重視“放管服”改革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確要求。張建民常務副主席專門部署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和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等工作,多次召開會議或到現場進行調度解決問題。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和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工作要求,自治區正在全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配套出臺了一系列文件,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優化網絡應用環境,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促進網絡平臺互聯互通,并且在強化頂層設計、完善工作機制、提升政務服務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由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牽頭建設的全區統一的“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自治區政府系統辦公業務平臺和國家電子政務內網自治區政府管理區域工作平臺(以下簡稱“三大平臺”),發改委牽頭推進的全區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工作,以及與此緊密相關的承接“互聯網+教育”、“互聯網+人社”、“互聯網+農村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等工作的相關職能部門相互配合、共同發力、聯動運行,統籌推動全區“互聯網+政務服務”一體化協調發展,我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介紹一下自治區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總體情況。
  一、工作成效
  (一)全力推動“互聯網+政務服務”,利企便民的服務環境進一步優化。一年來,自治區政府辦公廳牽頭的“三大平臺”建設已經完成。自治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去年12月25日已經上線測試運行,涉及自治區本級35個部門的498項政務服務事項已有317項實現網上辦理;自治區政府系統辦公業務平臺正在逐步與自治區、盟市、旗縣對接,跨地區、跨部門、跨行業的協同辦公格局正在構建,覆蓋全區三級的政府系統辦公業務“工作網”基本形成;國家電子政務內網自治區政府管理區域基本建成,即將實現與國家平臺的互聯互通。同時,科學規劃了實體政務大廳的功能設置和區域劃分,明確了市場準入、項目審批、公共服務、社會事務、咨詢互動、自助辦事和悅民服務等7個區域,并完成35個廳局146人的選派和授權委托工作。政務信息資源整合共享任務取得突破性進展。截至6月底,完成了12個盟市、2個計劃單列市與自治區平臺的“網絡通”,其中9個盟市平臺同步實現了與自治區平臺對接,按時完成了國家任務清單中的8項工作任務,整體工作進展情況得到國家認可。
  (二)積極推動“互聯網+教育”,教育資源共享收到明顯成效。通過推進實施“三通兩平臺”計劃(即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教育云服務體系架構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基礎環境得到改善,網絡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發展步伐不斷加快,中小學信息化教學環境大幅改善,教育信息化應用基礎條件進一步夯實,初步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學新常態。在全區推進“同頻互動課堂”建設,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走進”名校名師課堂。自治區投入2.5億元專項資金,加快“同頻互動課堂”建設,建成后將覆蓋全區50%以上的城鎮優質學校和所有農村牧區學校,實現跨區域、跨校際實時互動教學教研,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水平將得到極大提升。
  (三)持續推進“互聯網+人社”,服務百姓滿意度不斷得到提升。依托金保工程自治區數據大集中和一體化平臺,建成了全區統一的人力資源、社會保險和社會保障卡三大系統,信息網絡已延伸至全區的嘎查村,信息系統實現了全覆蓋。全力打造立體化“人社云”服務品牌,建成了以“內蒙古12333”統一命名的門戶網、手機客戶端、咨詢電話、微信微博等平臺,面向公眾開通了網上服務58項,人社廳門戶網站實名注冊達到276萬人,12333手機客戶端2.0版累計下載量達到277萬次,12333微信公眾號關注人數88萬人。建成“社會保障卡綜合服務點”11203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綜合服務中心”2192個,群眾可就近就地享受各項人社服務,實現了“社保服務村村通”。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平臺服務功能,全區所有醫保統籌地區全部接入國家異地就醫結算系統,從6月1日起,參保人員可以通過網絡、手機客戶端申報備案,異地就醫更加方便快捷,大大提升了參保群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四)努力促進農村牧區電商發展,農村牧區商業流通初步實現信息化。初步建成農村牧區電商運營體系,為農牧民提供網購網銷服務。引進阿里巴巴、蘇寧易購、京東、郵政和樂村淘、趕街網等全國性、區域性平臺,壯大縣域電商經營主體,建立了美村網、品味突泉、河套購、草原淘寶等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商平臺,截止2018年5月底,全區38個國家級示范縣累計網絡零售額達到145.3548億元。新建改建倉儲配送中心,整合利用縣域郵政、商貿流通和四通一達等現有物流資源,助推物流配送覆蓋鄉村,截至2018年5月底,38個示范旗縣快遞收件量達到1億件以上,快遞發件數為2800萬件。推動本地產品觸網上行,支持名特優產品網銷,提高當地農畜產品商品化率,支持貧困群眾電商創就業等方式實現精準扶貧,更多農牧民足不出戶就能買賣商品,生產生活方式發生了深刻變化。
  (五)著力深化“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群眾多層次醫療需求得到不斷滿足。利用互聯網、大數據技術開展遠程醫療服務,共建成覆蓋131所醫療機構的遠程醫療信息系統,為百姓提供遠程會診、遠程影像診斷、遠程培訓等11類遠程醫療服務,優質醫療資源有序下沉。在全區推開分級診療工作,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得到加強,醫療資源利用效率和整體效益進一步提高,建成覆蓋自治區所有盟市的醫聯體177個,在全區103個旗縣區組建了以醫療、護理、公共衛生人員組成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團隊,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家庭病床和特需上門醫療護理服務。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化服務流程,為患者按需提供預約診療、移動支付、床旁結算等便捷服務,方便患者就醫,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醫療服務需求。
  (六)深入推進“互聯網+公共資源交易”,公共資源交易實現陽光運行。建成上聯國家、下通盟市的公共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實現了“交易系統樞紐、公共信息載體、身份認證橋梁、行政監管依托”的功能定位。開展交易平臺服務事項全流程電子化,有效降低企業投標成本,提高專家評審環節的透明度。目前政府采購、工程項目招投標、土地與礦業權交易和國有產權e交易等四大系統的部分項目已經實現全流程電子化運行。推廣遠程異地評標,打破地域限制,消除因專家資源有限造成的“老面孔”和“熟人圈子”的負面影響,使全區專家資源充分共享。目前鄂爾多斯市、呼倫貝爾市已經實現市本級與旗縣的遠程異地評標。建設公共資源交易電子監管平臺,行政監督、紀檢監察和審計等相關部門可遠程實時在線監管交易項目,形成有效的綜合監督體系。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于今年啟動全區CA證書及電子簽章互認工作,實現了首批烏蘭察布、赤峰、興安盟、呼倫貝爾等7個盟市中心之間的CA證書及電子簽章互認,惠及投標企業達19000家。
  總體來看,我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從起步摸索、逐步發展進入到統籌集約發展、服務水平顯著提升的新階段,初步形成了全區上下規范、協同、高效的政務服務新格局,工作基礎扎實、后發優勢明顯。但是,我區網上政務服務水平和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跨層級、跨區域、跨部門互聯互通難、信息共享難、業務協同難的問題仍然存在。如何處理好服務便捷和質量優化的關系,把握整合共享和應用安全的平衡,建立持久網絡安全應用環境也是當前“互聯網+政務服務”亟待深入研究解決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將從管理、業務、技術、制度等層面不斷加以完善和提升,科學有序高效地推進全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為加快推動政府治理現代化進程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
  二、主要措施
  一是注重高位推動,強化頂層設計。從2015年以來,自治區相繼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工作的指導意見》、《內蒙古自治區大數據發展總體規劃(2017-2020年)》、《關于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的實施方案》、《深入實施“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工作方案》、《關于開展“互聯網+政務服務”及電子政務試點示范工作的通知》、《關于印發自治區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群眾辦事創業工作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規范性制度文件,從標準規范、資源整合、機制創新、試點帶動等多個方面協同推進。自治區黨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現場調度指揮,提出明確要求。今年5月6日和4月19日,自治區政府主席布小林和常務副主席張建民分別兩次主持召開全區“放管服”改革工作會議和專項工作推進會議,將推進“放管服”改革工作納入經濟社會重要工作同步部署、同步強化、同步落實。自治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推進組先后兩次召開全體會議進行工作調度,落實工作要求,加強督查督辦,重點工作扎實推進。目前,全區上下聯動、部門協同配合、盟市全力攻堅,形成了深入推進“互聯網+”不斷縱深發展的良好態勢。
  二是注重完善機制,明確職責要求。為進一步做好相關工作,自治區成立了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領導小組,下設政務服務平臺建設、政務服務實體大廳建設等8個由廳級領導任組長的工作小組。一年多來,工作推進組不斷完善自治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機制,明確了各工作小組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強化對區直部門和盟市、旗縣的工作指導。同時,自治區成立了政務信息整合共享工作領導小組,下設組織推進、技術支撐等6個小組。明確了自治區發改委牽頭負責政務信息系統整合共享、政府辦公廳負責督促檢查落實、大數據局負責信息資源目錄編制、經信委負責自治區電子政務外網信息資源整合共享平臺建設的任務分工。政府辦公廳建立了“三大平臺”建設項目周五例會制度,對實體大廳建設進度實行周報告機制,實現了實體政務大廳和網上政務平臺建設線上線下協同推進;自治區人社廳作為試點部門,全面推廣“一窗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工作模式;自治區教育廳注重深化教育大數據應用,建立覆蓋全區四級政府的聯動機制;自治區衛計委建立自治區遠程醫療協作機制,將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管理服務中心創新公共資源交易方式,全面推行交易流程全程電子化,提高了公共資源交易的實效性和安全性。
  三是注重夯實基礎,推動集約建設。近年來,在國家、自治區的高度重視下,我區推進電子政務外網建設向縱深發展。截止目前,自治區、盟市、旗縣全部接入電子政務外網,正在逐步向蘇木鄉鎮街道和社區、嘎查村延伸。同時,提高電子政務外網應用承載能力,自治區電子政務外網云中心共計托管自治區本級35個部門862臺設備、為55個部門應用系統部署虛擬服務器1246臺、總承載部門業務應用系統643個,有效降低了各部門業務應用系統的建設成本,縮短了建設周期,為自治區推動網上政務服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自治區大數據發展管理局擬建設“云上北疆”大數據云平臺,為政府治理、公共服務、社會化開發利用、產業發展、創新創業等提供價值密度高、可用性強的數據資源。
  四是注重規范標準,強化示范引領。積極推進自治區本級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試點建設,完成自治區本級梳理工作,編制自治區本級35個部門498項政務服務事項目錄清單,行政權力清單和公共服務事項全部上網公布,同時將實施清單作為編制政務服務指南、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動態管理的重要基礎。結合國辦試點工作任務要求,及時增設了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小組,由自治區標準化院牽頭,相關成員單位共同推進自治區本級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設。自治區編辦(審改辦)牽頭編寫了行政審批事項服務指南和審查細則等四項標準化實施細則,積極推進以“八張清單”為核心的標準化體系建設,并在自治區人社廳、質監局和民政廳開展試點工作。去年通過積極爭取我區被列為國辦試點省區。為了落實好試點工作任務,我區選取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烏海市、自治區人社廳和工商局作為試點,并進一步加強試點成果轉化應用,組織召開了全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和電子政務試點示范工作會議,總結交流、復制推廣試點地區和部門的經驗和做法,為全區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鑒。今年自治區又新增包頭市和霍林郭勒市兩個自治區級“互聯網+政務服務”試點地區,不斷增強以點帶面、輻射全區的示范引領作用。
  五是注重督查問效,推動工作落實。自治區始終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強化調研、督查、考核,形成了推動工作落實的強大合力。以調研促進落實,年初自治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小組負責同志帶隊深入到自治區發改委、經信委、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呼和浩特市等地開展調研,指出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工作建議,不斷補齊工作短板。以督查推動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督查部門將“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作為重中之重的督查任務,對發現的問題列入清單持續督促、限時整改,直到問題解決后銷號。以考核驅動落實,自治區將各單位和地區門戶網站建設與管理列為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年度考核指標,將“互聯網+政務服務”作為各單位和地區的“一把手”工程,對工作突出的給予表揚,形成了狠抓工作落實的工作氛圍。
  三、下一步工作
  “互聯網+政務服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以平臺建設為抓手,不斷提升政務服務能力水平。積極推進和優化自治區“三大平臺”建設,構建全區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和整體聯動、部門協同、全區統籌、一網通辦的自治區“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有效解決跨地區、跨部門、跨領域的政務信息難以共享、業務難以協同等突出問題。實現網上政務平臺的標準化、精細化、便捷化和協同化,不斷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滿意度。
  二是以民生保障為重點,不斷優化人社、醫療、教育等應用水平。全面深化六民(為民、便民、利民、助民、惠民、悅民)新理念,以改善民生保障、增進人民福祉為主線,充分運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全面發揮人社、醫療、教育數據資源優勢,有效整合人才、技術、信息等資源條件向民生集聚,向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公平可及的公共服務。深度挖掘各項工作與互聯網融合發展潛力,增強創新能力,改進公共服務供給模式,激發社會創新活力,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破解民生熱點難點問題,推動創新發展。
  三是以數據整合為基礎,不斷促進業務協同高效運行。進一步完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機制,打通部門間數據資源交換共享的渠道,實現全區統一政務信息資源有效整合、匯聚,避免重復建設和“數據孤島”等問題,盡快實現各部門數據共享、滿足普遍性政務需求,為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打下堅實基礎。促進政務信息數據資源高效流動,全面推進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快實現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平臺通。
  四是以標準規范為牽引,不斷推動全區縱橫向有效聯動。優化頂層設計,加強統籌協調,通過統一的政務服務標準規范,重塑業務流程,打破原來單一的政務服務供給模式,積極推進實體政務大廳和網上服務平臺的深度融合,構建以網上辦事為主要方向,實體大廳辦理為重要支撐的多渠道服務模式,要落實好“六動”(五級推動、部門聯動、平臺互動、標準帶動、監管拉動、考核驅動)新措施。推動實現政務服務由“政府端菜”向“群眾點餐”轉變,提供更加多元化、個性化、便捷化的服務新模式。
  五是以集約化建設為方向,不斷構建高效惠民的“網上政府”。按照《政府網站發展指引》的相關要求,將自治區政府門戶網站打造成更加全面的政務公開平臺、更加權威的政策發布解讀和輿論引導平臺、更加及時的回應關切和便民服務平臺,充分整合政務服務、信用體系、投資項目在線審批、區情庫等資源,積極推進集約化建設,做好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服務平臺、移動客戶端、微信公眾號和實體政務大廳業務平臺“統一平臺、同一后臺、同源發布”,實現門戶“一張網”、背后“一個庫”的目標,突出網上政務服務實效,著力建設整體聯動、高效惠民的“網上政府”。

張文輝:

  感謝高潤喜副秘書長的主題發布。下面進入答記者問的環節,請媒體的朋友們就關心的問題進行提問。按照慣例,請各位記者朋友在提問時,先報出所代表的媒體名稱。現在開始提問。



人民網記者:

  現在不少群眾抱怨,一些政府部門辦事需要開具的證明多,流程長,復印件重復提交不說,辦一件事要到各個辦事單位跑好幾次。針對這個問題,請問自治區有什么部署。



趙鋼:

  這個問題之所以出現,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政府部門間數據、信息沒有實現互通和共享。破解群眾辦事堵點,就是要通過實現政府部門間數據、信息互通和共享,讓群眾獲得“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順暢體驗,切實提升群眾對“放管服”改革和“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成效的獲得感。為此,從四月開始,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推動開展政務服務“一網通辦”,群眾辦事百項堵點疏解行動。該活動重點圍繞教育、身份證明、商事服務、就業創業、戶籍社保等方面,每次向社會征集反映強烈的20個辦事堵點問題,在8月底前解決100個辦事堵點問題。目前第一、二批共40個堵點已征集完畢,國家已向相關部委和各省下發了問題清單,并且對解決好上述堵點問題提出明確要求。
  接到國家第一、二季堵點問題清單后,自治區政府高度重視,迅速進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各盟市和自治區有關部門按照國家要求就每項堵點進行認真排查梳理,拿出具體措施,切實解決。為推動各盟市、各有關部門工作有序有效推進,6月中旬,由自治區政府督查室牽頭,自治區政辦、發改委、經信委、大數據局等部門組成聯合督導組,分四組對全區12個盟市、2個計劃單列市和相關部門破解群眾辦事堵點工作進行專項督查,希望通過督查查找工作不足和薄弱環節,同時也總結好的工作經驗和發現工作亮點。
  目前,各地區、各部門已經將破解群眾辦事堵點問題納入“放管服”改革重要工作任務,建立了工作機制,制定工作計劃和線路圖,在政務大廳設置專門窗口解決。從近期工作情況看,相關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自治區工商局在全區工商系統內要求窗口登記人員為申請人復印所需材料,無介質電子營業執照等事項不需提供身份證復印件,解決了辦理工商注冊登記時需提供法人及委托人復印件問題;自治區衛計委在全區系統內印發了《關于解決生育服務證辦理堵點問題的通知》,通過改造生育登記服務系統、充分利用人口健康信息平臺等方式,加強身份證明材料復用,解決了辦理生育服務證明要提供夫妻雙方身份證復印件問題;針對中小學生省內轉學、跨省轉學等事項,自治區教育廳也已出臺《關于全面啟用普通中小學生轉學電子審核流程的通知》,解決了轉學需要到戶籍所在地開具學籍證明問題。
  接下來還有三季堵點投票活動,請各位持續關注國家和自治區政府以及發改委門戶網站,積極踴躍投票,協助我們找到“放管服”工作中的難點和痛點,在工作中精準發力,努力提升群眾辦事滿意度。



鳳凰衛視記者:

  我區在“互聯網+教育”方面,主要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效?



張亞民:

  近年來,全區教育系統認真貫徹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政府決策部署,落實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以“三通兩平臺”為主要抓手,統籌云、網、端建設,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打造“互聯網+教育”大平臺,取得積極成效。(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17年中國教育信息化發展報告》,我區在全國綜合排名第16位,其中:基礎設施排名18,教育資源排名13,教學應用排名9,管理信息化排名22,保障機制排名16)
  一是教育信息化設施環境明顯改善。全區中小學校(除少數教學點)全部實現寬帶網絡接入。截至目前,全區95%的中小學校實現10M以上帶寬接入,中小學校園網建網率達到83%,多媒體教學設備配備率達到95%。全區12個盟市中,有8個建成教育城域網。
  二是教育云服務體系初步形成。教育信息化“兩平臺”建設任務基本完成。建成自治區教育公共管理平臺,初步形成學校、教師、學生三大基礎數據庫,部署了教育系統黨建、教育招生考試、學生資助、高校畢業生就業、青少年校園足球、少數民族骨干人才計劃等管理信息系統。針對中小學轉學需開具學籍證明的群眾辦事堵點問題,出臺了《關于全面啟動普通中小學轉學電子審核流程的通知》,優化了轉學審核流程,自今年春季開學起,全程實現網上辦理,不再提供紙質學籍證明。自治區教育公共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實現資源、空間、教研、培訓、在線視訊、同頻互動等六大功能,與國家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互聯互通。有3個盟市建成盟市級教育云平臺,深化教育大數據應用,為教育決策和人才培養提供有力支撐。
  三是促進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從2015年開始,在全區推進“同頻互動課堂”建設,讓偏遠地區的孩子也能“走進”名校名師課堂,去年底,自治區為此又投入2.5億元,今年“同頻互動課堂”將覆蓋所有農村牧區中小學。今后將實現自治區范圍內教育行政部門、學校、教研機構實時互動教學和交流,跨區域、校際間的在線聽課、互動教學、網絡教研、視頻會議等應用將成為常態,優質教育資源普及共享水平將得到極大提升。
  四是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穩步提升。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已完成一輪全員培訓,近80%的中小學教師基本掌握常規課件制作方法,能夠利用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開展常態化教學。
  五是復合型人才培養步伐加快。把握“互聯網+”融合發展趨勢,圍繞自治區大數據試驗區建設及產業發展需求,加強高校相關學科專業建設。目前,全區已有2所高校設立大數據學院,10余所高校與有關行業企業合作,培養大數據、云計算、網絡安全等專業人才。今年,教育部批準我區10所高校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應用”專業。連續4年舉辦“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已成為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平臺。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電視新聞中心記者:

  為了做好“互聯網+政務服務”基礎支撐,請問自治區在優化完善電子政務外網基礎設施方面重點做了哪些工作?



張德:

  在優化完善電子政務外網基礎設施方面我們重點抓了“三個基礎工程”:
  一是網絡基礎工程。在自治區本級、盟市級、旗(縣、市、區)縱向三級政務外網全覆蓋的基礎上,今年以來重點推動政務外網縱橫延伸。縱向上,截止4月底全區701個蘇木、鄉鎮(街道)、384個嘎查、村(社區)接入了電子政務外網;橫向上,自治區本級、盟市級、旗(縣、市、區)級三級部門接入數量分別較2016年增加了13%、6%、10%,全區政務部門接入電子政務外網計算機數量由2016年底約10萬臺增加到13萬臺。此外,自治區本級還向70個政務部門增加100M或200M備用線路70條,增加互聯網出口帶寬2G。
  二是資源基礎工程。隨著電子政務外網網絡覆蓋范圍的增加和服務保障作用的發揮,各級政務部門依托電子政務外網開展工作的需求越來越多,今年前5月,自治區本級47部門依托電子政務外網部署業務的資源需求159個,已經分配云計算資源463臺,較2017年同期部門增加了26個,資源需求增加了78個。為滿足部門業務需求,圍繞優化完善自治區政務云平臺計算存儲資源和提升網絡數據安全水平,我們正在實施“一平臺兩中心”擴容升級工程。此外,還新安裝上線了219臺計算存儲資源,能夠保證今年自治區有關部門對資源的需求。
  三是應用基礎工程。自治區政務數據共享交換平臺是依托電子政務外網建設的應用基礎平臺,去年啟動平臺建設,今年年初實現了與國家平臺的互聯互通,6月底,完成了12個盟市、2個計劃單列市與自治區平臺“網絡通”,其中9個盟市平臺同步實現了與自治區平臺對接,年底前將完成國家、自治區、盟市三級平臺互聯互通,屆時可實現跨部門、跨地區、跨層級、跨業務、跨系統政務數據共享交換。自治區本級共享交換平臺和共享網站于4月15日上線試運行,第一批目錄清單中的46個自治區本級部門于6月20日前接入共享交換平臺,部門可通過共享平臺發布共享目錄。截至6月底,自治區本級30個部門的2022項業務數據在共享交換平臺進行了掛接。
  在抓好“三個基礎工程”的同時,還加強完善了電子政務外網日常管理、信息安全、預警監測、運維服務等工作,為“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礎支撐。



內蒙古日報記者: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自治區將如何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工作,怎樣才能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真正像“網購”一樣方便?

高潤喜:

  黨中央、國務院對推進政務服務和優化營商環境十分重視。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推進政務服務“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實施方案》指向性、操作性較強,對于指導當前“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具有重要的意義。自治區將盡快予以轉發并重點推動落實。其中所提的“一網、一門、一次”,顧名思義就是指企業和群眾在線上辦事“一網通辦”,線下辦事“只進一扇門”,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當前和今后自治區將從以下三個方面來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工作。
  一是高起點打造網上服務平臺,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自治區本級關于“互聯網+政務服務”的門戶網站于去年12月25日上線運行,目前自治區本級“互聯網+政務服務”的平臺正在積極與國家和盟市平臺進行對接融合。計劃今年年底前,實現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三級聯動運行,2020年底前使政務服務實現與互聯網深度融合,建成覆蓋全區、整體聯動、部門協同、全區統籌、一網辦理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新體系。當然,實現“一網通辦”不僅是平臺貫通的問題,當前自治區政府辦公廳正在結合自治區行政審批改革辦公室、自治區標準化院推進以政務服務事項為核心的標準化體系建設,積極推動全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同時,還要不斷拓展網上辦事廣度和深度,延長網上辦事鏈條,實現從網上咨詢、網上申報、網上預審、網上辦理、網上反饋等線上所辦事項“應上盡上、全程在線”。力爭在今年年底之前,實現自治區本級35個部門、498項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事項網上辦理率達到80%的目標任務。
  二是高標準優化實體政務大廳功能,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深度融合。自治區按照“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的要求,不斷完善自治區本級、盟市、旗縣(市、區)綜合性實體政務大廳集中服務模式,將垂直管理部門在本行政區域辦理的政務服務事項納入綜合性政務大廳集中辦理,加快推行“一窗受理、集成服務” 模式(就是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綜合窗口出件),推行便民代辦點向蘇木鄉鎮(街道)、嘎查村(社區)延伸,切實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除涉及國家秘密等特殊原因外,剩余事項全部進駐實體政務大廳集中辦理,并依托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線上線下功能互補、無縫銜接、全程留痕,切實做到讓企業和群眾線下辦事“只進一扇門”。
  三是高質量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清單式管理,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最多跑一次”。按照李克強總理“六個一”的新要求和“最多跑一次”的工作目標,通過政務服務流程再造,促進體制機制創新,著力通過優化辦事流程、簡化辦事材料、精簡辦事環節,并結合國家、自治區部署的全力以赴解決事關辦事群眾的40項堵點問題,對符合法定受理條件、申報材料齊全的原則上一次辦結。近期自治區還將建立“互聯網+政務服務”并聯審批、容缺辦理、電子印章、信用體系、多級聯審等五項制度,切實創新優化政務服務環境,更加注重企業和群眾的辦事質量,力爭做到在現場辦理“最多跑一次”。
  總之,通過全面推進“一網、一門、一次”改革,自治區將切實解決審批多、評審多、手續多、證明多、程序多、耗時長、效率低等“五多一長一低”問題,最大限度地實現實體政務大廳和網上服務平臺集中辦理,讓企業和群眾到政府辦事像“網購”一樣方便。



內蒙古廣播電視臺廣播新聞中心記者:

  據了解,群眾對簡化養老保險資格認證程序的呼聲較高,我們在簡化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上有什么新舉措?



丁飛:

  社會保險待遇資格認證工作,是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保障全體參保人員合法權益的重要措施。過去,我們主要采取指紋加指靜脈等方式,在經辦窗口現場認證和異地協助認證等來進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有效解決退休人員養老保險待遇資格認證“辦事慢、多頭跑、來回跑”的問題,我們在全面實現自治區數據集中和一體化的基礎上,利用移動互聯網、人體生物特征識別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開展了人臉和語音等人體生物特征認證信息系統建設,實現了養老保險遠程認證的認證新模式。
  這種認證方式,極大地方便了退休人員認證,也避免了養老金被冒領的現象,保障了社保基金安全運行。行動不便或是異地居住的退休人員,只需登錄“內蒙古12333”手機 APP客戶端或認證網站,通過攝像頭動態核對臉部特征,參保群眾足不出戶,幾秒鐘即可完成身份認證。
  目前,自治區人臉識別系統已在赤峰市、通遼市、呼倫貝爾市、烏蘭察布市、錫林郭勒盟、阿拉善盟以及煤炭社保系統全面啟用,累計總認證1268.7萬人次,手機及網上自助認證97.9萬人次,“刷臉”這一便捷認證方式取得了顯著效果。
   我們還將進一步推進建設語音識別認證系統,加快完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認證服務平臺,實現認證的多渠道、多樣化、便捷化,廣大退休人員可結合實際,自愿選擇認證方式。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國家人社部和自治區放管服的要求,開展一網一門一次的改革,進一步加大遠程認證服務推廣力度,督促未開展人臉認證、語音認證等遠程認證服務方式的盟市盡快啟用,努力做到讓信息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內蒙古新聞網記者:

  據我們所知,近年來中央1號文件都是針對農村牧區工作提出來的,備受關注,而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業態,也受到中央領導和地方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視,請問作為自治區商務主管部門,咱們商務廳是如何把農村牧區工作與電子商務結合起來的,并且取得了哪些成效?



尚志強:

  為推動我區農村牧區電子商務健康發展,充分發揮電子商務在拓寬農畜產品銷售渠道、拓展農牧民創新創業平臺、促進農牧業發展方式轉變、擴大農村牧區消費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方面的積極作用,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以及商務部有關文件精神,我廳會同自治區財政廳、扶貧辦競爭性選擇五原縣等38個旗縣申報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其中包括22個國貧縣。38個示范縣累計獲得中央財政專項補助資金6.1億元。
  示范縣申報成功后,在商務部、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等部門的指導下,各級各部門積極推動。通過搭建綜合性的縣域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體系,即“一個中心,五大體系”(縣級公共服務中心、培訓體系、物流體系、供應鏈管理體系、營銷體系和服務站體系),各示范縣穩步開展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農產品買難賣難、物流不暢、農村牧區人才缺乏等問題。內蒙古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工作成效
  (一)搭建公共服務體系,方便農牧民網購網銷,助力脫貧攻堅。
  38個電子商務示范縣共建成縣級運營中心38個,鄉村級電商服務站2575個,為農牧民提供代買代購、信息咨詢、農畜產品銷售、快遞收發等服務,特色農畜產品、鄉村旅游等網絡銷售額突飛猛進。到2018年5月底,38個示范縣累計網絡零售額達145.35億元,是2016年6月38個示范縣網絡零售額的18倍之多。其中,服務建檔立卡貧困戶137849人次,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銷售101.8萬元,幫助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34.9萬元,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就業7869人。
  (二)整合物流資源,解決“最后一公里”和“最初一公里”問題。
  近年來,商務廳會同交通廳制定了《關于促進農村物流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會同郵政管理局制定《關于推動郵政業服務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導38個示范縣建成了28個縣級倉儲配送中心(有10個示范縣倉儲配送中心與公共服務中心共享場地)和2242個村級物流服務點承擔快遞收發功能。 2016年6月,38個示范縣快遞收件量是350萬件,到2018年5月底,38個示范縣快遞收件量達到1.016億件,翻了29倍;2016年6月,38個示范縣快遞發件量是42萬多件,到2018年5月底,38個示范縣快遞發件量達到2800多萬件,翻了66倍。與此同時,快遞物流價格平均下降40%左右,五原縣快遞發件達到首重3.8元全國包郵。 
  (三)下力氣開展電商培訓,轉變農牧民思想觀念,促進農牧民創業增收。
  各示范縣培訓基層公務員、農村青年、涉農企業、農民等各類人員301632人(次),其中培訓貧困對象26571人,帶動農村青年、大學生、返鄉農民工、殘疾人、農村貧困人口29009人創業就業,累計孵化網商4499人,其中,個人網商(主要是農村青年、大學生、返鄉農民工、殘疾人、農村貧困人)3852人,為發展農村牧區電子商務奠定了人才基礎。
  (四)提高農畜產品商品化率,創建品牌。
  截至2018年5月底,38個示范縣累計增加網絡銷售單品至5113個,比2016年6月914個網銷單品翻了5.6倍,供應鏈管理體系、網絡營銷體系建設初見成效。
  二、示范工作典型代表
  五原縣是2015年度全區8個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之一,同年6月建成河套電子商務產業園,總投資5億元,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主要建成展示中心、眾創中心、孵化中心、實訓中心、服務中心、云倉中心、倉儲中心、快遞中心等8大功能區。入駐電商企業和網商226戶,2015年發貨8萬單、銷售額3600萬元,2016年發貨150萬單、銷售額1.3億元,2017年達到300萬單、銷售額5億元。五原縣先后被評為全國電子商務示范縣、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范縣、全國農村產業融合試點示范縣、全國葵花籽仁出口示范區,產業園被評為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園區、全國青年電商人才培訓基地。
  園區眾創中心
  為吸引網商入駐,2015年五原縣人民政府出臺了鼓勵支持網商發展13條優惠政策,涉及到網商的水、電、暖、網、物業、電腦、桌椅、人才公寓等設施和服務,全部為網商免費提供,可滿足200多人同時辦公,極大的降低了網商的經營和發展成本,徹底解決了網商發展后顧之憂。
  視覺服務中心
  視覺服務中心面積30平米,投資30萬元配備了航拍器、攝影棚、照相機等設備,聘請專業設計師7人,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通過專業人才與培育本土人才相結合的方式,組建了視覺團隊。共為葵花籽、南瓜籽、雞蛋、面粉、雜糧、玉米等21個品類、100多種產品進行了視覺包裝設計。
  鄉村貨的
  在全縣117個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級電商服務站,可為村民提供手機費、電費、寬帶費繳納、快遞收發、代買代賣、小額存取、便民信息發布(如用工需求、土地流轉、農機具租賃等),極大的方便了老百姓的生產生活。
  政府整合縣內傳統商超配送企業的配送業務、車輛和縣內13家快遞公司的縣村快遞投送業務,統一由“鄉村貨的”配送,每天運送下鄉快遞300多單,平均每個村級電商站點兩天運送一次,通過鄉村貨的模式,打通了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
  孵化中心
  已成功孵化創業公司和個體戶612個。依托“河套五原農耕”區域品牌,孵化出了36個互聯網暢銷品牌,通過互聯網渠道將優質的農畜特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曬陽陽”紅腌菜、玉米加農炮、迷你南瓜、“燈籠紅”香瓜、二舅雞蛋等。就拿曬陽陽紅腌菜來說,2016年初,創業網商劉艷萍和新公中益達面粉廠合作共同創建“曬陽陽紅腌菜”品牌,由劉艷萍通過微信、淘寶、今合網等平臺進行銷售,益達面粉廠進行生產、加工及供貨。2017年銷售4萬件,年銷售額312萬元;2018年上半年,銷售2萬件,銷售額156萬元。



內蒙古晨報記者:

  遠程醫療對解決基層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現實意義是什么?我區目前開展的如何?



段毅: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衛生與健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努力全方位、全周期維護人民健康。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沉、資源下沉,讓廣大人民群眾享有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預防、治療、康復、健康促進等健康服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4月1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要求加快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提高醫療服務效率,讓患者少跑腿、更便利,使更多群眾能分享優質醫療資源。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將發展遠程醫療服務作為優化醫療資源配置、實現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和解決群眾看病就醫問題的重要手段積極推進,將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區域衛生規劃和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自治區人民政府2017年新增地方債券資金3億元用于支持遠程醫療項目,建設覆蓋全區所有旗縣級醫院和蘇木鄉鎮衛生院的遠程醫療系統,開展面向基層醫療機構的遠程會診、遠程心電診斷、遠程影像診斷、遠程病理診斷、遠程手術指導、遠程教學培訓等業務,促進醫療資源縱向流動,提升基層及邊遠貧困地區醫療服務能力,提高優質醫療資源可及性和醫療服務整體效率,推動實施分級診療。
  自治區衛生計生委按照中央和自治區的關于“互聯網+醫療服務”的有關要求,將依托信息化技術開展遠程醫療服務,提高基層醫療服務水平,有效解決基層和邊遠地區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難的問題作為目標。努力推動“互聯網+醫療服務”工作,2011年,我區就開展了遠程會診試點,在我區部分醫療機構開展遠程醫療服務。2018年自治區依托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作為牽頭單位,組建了自治區遠程醫療協作網,覆蓋131所醫療機構,初步搭建了“自治區—盟市—旗縣”的三級遠程醫療體系。2015以來,開展遠程醫療服務18萬例次,基層醫院醫療服務能力和疑難重癥救治水平得到了提高,群眾看病就醫問題得到緩解。

張文輝:

  由于時間關系,答記者問的環節就進行到這里。
  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內容豐富,自治區人民政府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高潤喜同志圍繞全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重大舉措、取得的成效、呈現的亮點,作了總體介紹;各部門負責同志從不同角度回答了記者朋友們的提問,就社會關注、群眾關心的問題進行了積極回應。希望新聞部門和媒體的記者朋友們能夠及時、全面、客觀地報道本次新聞發布會的情況,通過政府與媒體的溝通交流,不斷推進政務公開,加大宣傳引導力度,為推動自治區“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如果大家還有需要進一步了解的問題,請在會后與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及有關部門聯系,再作跟蹤和延伸報道。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