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振偉:
媒體朋友們:
下午好!歡迎參加市政府新聞辦的發布會。
大足區擬用四年時間,實施大足石刻“四百工程”。包括百場展覽、百場講座、百館贈書、百集微視頻。作為“四百工程”的首場活動,“回望百年——大足石刻歷史影像展”將于5月26日—6月9日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行。為了讓大家了解更全面情況,今天我們在這里召開發布會,邀請到中共大足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蔣朝彬同志介紹有關情況。
出席今天發布會的還有重慶市文物局綜合處處長周大慶、大足石刻研究院院長黎方銀、大足石刻旅開委常務副主任何圣毅、大足區旅發委副主任葉綠。
下面,有請朝彬部長發布有關情況。
蔣朝彬:
新聞界的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下午好!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樹立和堅定文化自信。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他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他還指出:“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厚滋養。”“要系統梳理傳統文化資源,讓收藏在禁宮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
在全市旅游發展大會上,陳敏爾書記強調,要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重慶提出的“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要求,全力打造重慶旅游業發展升級版;要打好“人文”牌,保護利用好人文寶貝,讓傳統文化“活”在當下,彰顯厚重的人文風韻之美。
大家都知道,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所有石窟造像的總稱。開鑿于初唐,歷經晚唐、五代,盛于兩宋,余緒延至明清。迄今被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石刻點多達75處,造像5萬余尊。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刻最具特色。在全世界10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石窟類遺產中,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9——13世紀世界石窟藝術的最高水平,是人類石窟藝術史上的最后一座豐碑和巔峰之作,也因此成為重慶市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精品。1999年,它以“無與倫比的天才的藝術杰作”的贊譽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為了加大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對外推廣力度,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讓大足石刻活起來,不斷擴大大足石刻在世界上的影響,提高大足石刻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我們決定組織實施大足石刻“四百工程”主題文化旅游推廣宣傳活動,即在全球舉辦大足石刻百場展覽、百場講座、百館贈書、百集微視頻展播活動。
下面,我就“四百工程”活動的具體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一、關于活動的組織
“四百工程”主題文化推廣活動由重慶市大足區人民政府、重慶市文化委員會、重慶市文物局作為支持單位,大足石刻研究院、四川美術學院、大足石刻旅游集團公司等相關機構作為主承辦單位共同開展。計劃用4年時間實施完成。
二、關于活動地點
大足石刻是馳名中外的世界文化遺產,也是全國首批5A級旅游景區。“四百工程”主題文化推廣活動,遵照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大足石刻知名度美譽度的宗旨,根據大足石刻影響輻射范圍和近年來大足石刻旅游市場客源分析,將選擇不同的國家和城市舉行。不僅在活動目的地傳承弘揚大足石刻優秀傳統文化,同時也要達到鞏固、培植、拓展旅游客源市場的目的,從而塑造標志性的、引領性的大足石刻品牌。為此,將綜合各種分析報告遴選活動目的地。在國外,擬選擇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等大足石刻參觀客源相對較多的國家。國內按城市分,既要選擇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西安、杭州等地;也要選擇大足周邊的中小城市,如四川內江、遂寧、德陽、廣安,貴州貴陽、遵義等地。按線路分,重點選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城市。
三、關于百場展覽
展覽是傳播文化最直觀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我們將在國內外選擇一百座博物館、美術館或展覽館,舉辦一百場展覽,每場展覽展期從半個月至三個月不等,展覽主題將根據不同的展覽場地和文化需求確定。目前擬定的展覽主題包括:
一是《大足石刻歷史影像展》。主要以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拍攝的大足石刻歷史老照片為主,輔以1979年上海科學教育電影制片廠攝制的影片《大足石刻》及大足石刻可移動文物等展品,展現大足石刻的歷史風貌,讓更多的人了解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
二是《大足石刻修復展》。主要以全國石質文物保護一號工程——大足千手觀音搶救性保護工程的展示為主,輔以千手觀音修復高清短片及千手觀音脫落手指、揭取的舊金箔等展品。展現大足石刻保護重大工程項目的過程與經驗,讓更多的人了解文物保護工作、分享文物保護成果。
三是《大足石刻藝術展》。以大足石刻可移動文物為主,輔以大足石刻圖片、大足石刻繪畫作品等,充分展示大足石刻的重大價值,呈現大足石刻的傳承與發展。
四是《大足石刻文獻展》。以大足石刻的碑刻銘文、歷史文獻、研究成果、歷史影像為主要展品,充分展示大足石刻的藝術成就和在當代文明建設中的巨大影響。
五是《大足石刻數字影像展》。充分利用大足石刻三維掃描測繪與數字化成果,開發數字影像、全息投影、3D打印、VR體驗等高科技數字化展示項目,輔以重點、精品文物,塑造大足石刻既傳統又“時髦”的新形象。
四、關于百場講座
擬在國內外著名大學、圖書館、博物館等學術研究機構、文化傳播機構,舉辦一百場專題講座。同時,通過多種方式推送講座視頻,以突破一時一地的局限,擴大講座的覆蓋范圍。講座的主題包括:《世界遺產語境下的大足石刻》《大足石刻:一座融合釋、道、儒三教文化的藝術寶庫》《大足石刻:一部刻在崖壁上的哲學倫理巨著》《大足石刻:宋代雕塑的美學風范》《千年尋蹤:揭秘大足石刻》《文物保護理念的新探索與新實踐——以大足千手觀音造像修復為例》《倡孝廉、正人心——解讀大足石刻道德文化》《體用合一:大足石刻孝廉文化的現實教育價值》等等。
本次巡回講座的主講人陣容強大,既有大足石刻研究院的文物研究和文物保護專家,更有有關高校、科研機構的知名學者,他們將以其精深的學術功底和通俗生動的語言全方位闡釋大足石刻的深厚底蘊。
五、關于百館贈書
新中國成立以來,大足石刻的遺產價值不斷得到深入挖掘,出版了一大批的學術成果。特別是2003年以來,重慶出版社和大足石刻研究院集中力量,歷時15年編撰完成的國家十二五重點圖書出版項目——《大足石刻全集》即將付印出版。該書為精裝大8開本,共11卷19冊,版面文字約1200萬字,刊載測繪圖、拓片、照片等近萬張,是我國針對一個大型石窟群編寫的一部比較全面的考古報告集,在我國石窟考古報告編撰史和出版史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為此,我們將選擇100座在全世界最具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圖書館,向其贈送包括《大足石刻全集》在內的大足石刻研究圖書。
六、關于百集微視頻展播
微視頻時間短、傳播快,具有極高的大眾參與性和互動性。在網絡時代,它符合現代生活方式下的網絡點擊觀看習慣和移動終端特色,是當下網絡視頻的熱點。
我們都知道,大足石刻價值巨大,思想內涵豐富。但也正因如此,造成了傳播和對其價值詮釋的困難。因此,我們需要用新的視角、新的創意、新的表達,去解讀大足石刻。借助優秀的傳播平臺,講好大足石刻故事,打造“網紅大足”。
總之,舉辦“四百工程”主題文化旅游推廣活動,可以充分展現大足石刻獨特而悠久的人文內涵,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承、增強文化自信、培育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有利于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對文物和文化的熱情。同時,也為提升大足石刻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彰顯重慶地域文化的獨特魅力,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經過緊張的籌備,“四百工程”展覽和講座的第一站將從重慶出發,首先走進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舉辦“回望百年——大足石刻歷史影像展”和“大足石刻:一部刻在崖壁上的哲學倫理巨著”專題講座。
“回望百年——大足石刻歷史影像展”將于2018年5月26日開展,至6月9日結束。展覽由大足石刻研究院、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四川美術學院大足學研究中心、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重慶大足石刻國際旅游集團主辦。展覽以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歷史老照片為主,共計200余幅,輔以石質文物、20世紀70年代攝制的《大足石刻》電影等。
從1935年一位叫劉蘊華的記者來到大足,為大足石刻拍下第一張珍貴的歷史影像,并刊登于《東方雜志》起,到抗戰期間,梁思成、劉敦楨、楊家駱、馬衡、顧頡剛等一批又一批、一位又一位歷史學家、建筑學家、藝術史家、文化名人走進大足、探索石刻,他們不僅向世人揭示了大足石刻的崇高價值,還用鏡頭為大足石刻留下了珍貴的歷史影像。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央美術學院、四川美術學院等機構,李巳生、王朝聞、閻文儒、劉開渠、常書鴻等學者,先后考察大足石刻,并出版多部大足石刻相關圖錄,記錄了20世紀50、60年代大足石刻的狀況。
“回望百年——大足石刻歷史影像展”即是以他們拍攝的200余幅珍貴的老照片來展示大足石刻的往事,以期讓人們更多地了解大足石刻的前世今生。
《大足石刻:一部刻在崖壁上的哲學倫理巨著》專題講座,將由首任重慶大足石刻藝術博物館館長、重慶市文史館館員郭相穎先生主講。郭老先生年已八旬,是大足石刻講解的第一人,曾為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李鵬、朱镕基、基辛格、吳作棟、西哈努克等國內外政要,以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講解大足石刻。因此,此次講座值得期待。
郭老先生的講座時間是在5月26日上午9時20分至10時40分,其后11時,舉行“回望百年——大足石刻歷史影像展”開幕式,敬請各位記者光臨。
各位記者朋友:大足石刻是一座珍貴的文化藝術寶庫,保護和利用、弘揚和傳承好這一人類的共同遺產,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衷心希望包括今天在坐的新聞界的各位朋友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大足石刻,大力宣傳和推介大足石刻文化。
謝謝大家!
黃振偉:
謝謝朝彬部長。現在,大家可以就自己關心的問題提問。
重慶日報記者:
重慶日報的記者,請問“回望百年——大足石刻歷史影像展”有哪些看點?
黎方銀:
本次展覽的展品是以20世紀30年代——20世紀60年代的大足石刻歷史老照片為主,數量約200余幅。這些照片,部分屬于首次公布,部分因文獻出版的年代過早而在今天難以得見。因此,策劃本次展覽,既是對大足石刻歷史的探尋,具有珍貴的文獻價值;同時,也是對大足石刻歷史風貌的展示,能滿足觀眾對大足石刻過去樣子的好奇心。
重慶電視臺記者:
重慶電視臺的記者,請問為什么選擇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作為“四百工程”的首發站?
黎方銀: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是重慶文化和記憶的收藏者、展示者和傳播者,是一座綜合性省級博物館,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為地區文化建設發揮了重大作用。大足石刻作為唐宋時期巴渝地區的宗教圣地,集中體現了這一時期的宗教、藝術、文化狀況,是唐宋時期巴渝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借助三峽館這一優秀平臺,大足石刻文化將得到更好的傳播和認知,也符合“四百工程”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初衷。
中新社記者:
中新社記者,請問一下文物局的領導,我們重慶的歷史文化遺產十分豐富,除了大足石刻還有很多珍貴的遺產,但是相對大足石刻來說其他的文物遺產知名度沒有那么高,文物主管部門下一步將如何推廣宣傳這些文化遺產?謝謝。
周大慶:
一是保護。我們市級以上的文物保護單位,現在保存完好率或者說叫做重大故障的排除率達到93.4%,就是說市級以上的文物搶救性保護應該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二是研究,這塊也是依托我們的文物單位,比如說對巴渝文化、三峽文化的研究,我們就依托我們的三峽博物館,我們的這個大學學院,依托我們地方史研究會。大足在這塊的研究呢,為我們國家南方的石質文物的保護和利用是做了示范性的一個探索,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三是利用。在我們主城,我們就是以歷史風貌區的保護利用為抓手,來向市民提供一個我們體驗我們文化遺產,體驗母城文化的一些歷史的街區,這樣的一個活動的場所。下一步我們會繼續的努力,爭取把我們的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包括我們宣傳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把它做得更好,更活。
黃振偉:
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提問環節到此為止。
媒體朋友們,大足石刻“四百工程”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文化歷史底蘊深厚。“四百工程”的首場活動“回望百年——大足石刻歷史影像展”將于明天在三峽博物館啟幕,希望大家廣泛關注,積極報道,為活動的成功舉辦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