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社科院副院長 段慶林:
記者朋友們,早上好!2018年,寧夏社科院緊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加快新智庫建設步伐,加強應用對策與基礎理論研究,取得了一批新的科研成果,出版了2017年度的系列藍皮書。今天,我們在這里舉行新聞發布會,向大家介紹2017年科研成果和“寧夏系列藍皮書”和寧夏智庫叢書編纂過程以及內容。首先請寧夏社會科學院院長張廉向大家介紹有關情況。
張廉:
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首先,對前來參加今天新聞發布會的各位來賓、新聞媒體的朋友們表示歡迎!
2017年,寧夏社會科學院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緊緊圍繞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重大工作部署,加強應用對策研究和基礎理論研究,我院各項工作整體推進,科研成果多,水平明顯提升,科研轉型、新智庫建設步伐明顯加快,新型智庫職能作用逐步加強。2017年,我院出版和完成專著、編著32部,發表論文、調研報告245篇。承擔國家、自治區社科基金項目61項(其中,2017年國課立項3項、區課立項7項,智庫課題立項6項)。在《寧夏日報》等報刊發表理論宣傳文章62篇;完成寧夏重大現實問題研究課題38項;編發《決策咨詢》《呈閱件》24期;《寧夏社會科學》《回族研究》同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辦刊水平和期刊質量進一步提高。17項研究成果和決策咨詢建議得到自治區領導肯定性批示,在決策和實際工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新型智庫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凸顯。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圍繞中心工作,加強應用對策研究,積極為黨政決策建言獻計。
2017年,我院聚焦自治區創新驅動戰略、生態立區戰略、脫貧富民戰略支點建設重要部署,圍繞相關課題,組織科研人員廣泛開展集中調研,先后完成了 “關于地方科研院所科研經費管理改革初探”“十八屆四中全會以來我區依法治區績效評價研究”等38項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并完成“寧夏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路徑研究”“寧夏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對策研究”等6項寧夏新型智庫第一批課題。與此同時,“以科研經費改革為突破口推動我區創新驅動戰略實施”“實施‘換道超車’戰略 推動‘四區’建設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等多項研究成果獲得自治區領導批示并批轉有關部門落實。
二、全力打造“寧夏系列藍皮書”等應用對策研究品牌叢書,擴展研究平臺。
藍皮書是社會科學界,特別是社會科學院系統推出的研究、探討社會重大問題與社會現象,為黨、政領導和實際工作部門、“兩會”代表及社會各界等提供決策參考和信息咨詢的集學術性與綜合性于一體的研究報告專集。寧夏系列藍皮書是由我院組織編纂的連續性年度智庫產品,內容主要是關于寧夏經濟、社會、生態、法治、文化、住建各領域發展態勢與未來趨勢的深入分析和科學預測。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關懷下,在全區各級政府和部門、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寧夏社科院從2001年開始編撰寧夏藍皮書,已走過了十七年歷程,從最初只有一本“經濟社會藍皮書”發展到目前包括寧夏經濟、社會、法治、生態文明、文化、反腐倡廉、住建和寧夏智庫叢書,不僅從理論研究的角度深入剖析寧夏經濟、社會、生態、文化、法治建設及發展中的熱點問題并對戰略性問題進行探討,同時還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和分析。其原創性、前沿性、實證性、權威性和時效性等特征逐年增強,其決策參考、政策先聲、新聞來源和數據資料庫等功能日益凸顯,在推動黨政決策科學化和科學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一)《寧夏經濟藍皮書(2018)》既有黨政智庫、經濟工作職能部門的同志提供的專題報告,也有區內經濟領域有影響的專家和社科院的學者,結合自身工作的實際或研究領域為本書提供的研究報告。既有對年度我區經濟主要重大問題和發展的綜合優勢、戰略定位和發展特色的深入分析和總結,也有根據中央和自治區的最新精神,對2018年全區經濟發展提出的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和可操作性的對策和建議。是對全區經濟發展中的全局性、前瞻性問題的客觀分析和科學預測。
(二)《寧夏社會藍皮書(2018)》既有對2017年全區社會進程的總結、評估和思考,也有對2018年社會建設發展趨勢的研究、預測和判斷。力求盡可能反映本年度寧夏社會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基本面貌,書中將基礎數據、經驗提煉、區域分析、優勢比較、對策建議等大量信息和觀點融入其中,突出了實用性。
(三)《寧夏生態文明藍皮書(2018)》從反映自治區年度“環境優美”和生態文明建設這一要求出發,圍繞生態立區戰略,積極打造西部地區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并從自治區長遠發展戰略的高度來謀篇布局,提出新觀點和新思路,為自治區黨政領導和實際工作部門開展工作提供思路和對策。
(四)《寧夏文化藍皮書(2018)》以為自治區黨政領導決策服務,為各級黨政部門和實際工作部門開展工作提供思路和對策作為編寫工作的主要目的,圍繞自治區文化發展這個主題,密切關注和挖掘我區文化建設事業繁榮發展的新亮點和新動態,力圖比較全面又突出重點地展示寧夏文化事業繁榮發展的歷程,深入、準確地反映文化發展在寧夏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寧夏反腐倡廉藍皮書(2018)》加強對全區反腐倡廉建設的若干社會熱點和焦點問題的分析預測與應用對策研究,反映新時期新階段我國我區反腐倡廉建設面對的嚴峻局面。通過實地調研、問卷調查和輿情分析等梳理當下社會普遍關注的與反腐敗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
(六)《寧夏法治藍皮書(2018)》從全區法制建設現狀及發展趨勢、寧夏立法、審判、檢察等方面探討民眾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研究,以期為公檢法機關及民眾提供理論指導。
(七)《寧夏住房和城鄉建設發展報告》由寧夏住建廳和寧夏社科院共同完成,邀請區內相關專家完成撰稿。圍繞城鄉建設,從建筑業轉型升級、裝配式建筑發展、房地產去庫存、棚戶區改造、城市綜合管廊建設、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特色小城鎮建設、美麗鄉村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等方面進行研究,是一部反映民眾關注的城鄉建設焦點問題的綜合性研究報告。
總體而言,2018年的寧夏系列藍皮書繼續以我區年度發展的重點、熱點、難點和亮點為切入點,堅持決策咨詢立場和專家學術視角,分析發展現狀,預測發展趨勢,研究發展特點及規律,同時也對發展中的經驗和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科學總結和理性研判。與往年藍皮書相比,其內容更為豐富,觀點更加鮮明,對策建議更具針對性和操作性。
三、扎實推進重大歷史文化項目,彰顯寧夏地方歷史文化底蘊。
2017年,我院的重大歷史文化研究也取得了豐碩成果。《寧夏通志·卷首》《寧夏史志》《寧夏年鑒(2017)》相繼出版,《寧夏史話》《沙湖史話》《六盤山史話》等一批史話類著作相繼出版,繼續保持史話類叢書的品牌特色,推動了“寧夏地方史話叢書”的編纂邁上新臺階;《寧夏地方歷史文化論叢(第三輯)》于2017年4月和12月出版,豐富了我區歷史文化資料庫。
四、完善規章制度, 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
2017年,我院先后對舊的科研制度進行了修改完善,先后出臺了《寧夏社科院優秀科研成果認定及獎勵辦法(試行)》、《寧夏社科院人才梯隊建設“傳幫帶”制度(試行)》、《寧夏社科院學術會議申報審批管理辦法》等一批相配套的科研管理制度,使科研管理在規范化制度上邁上新臺階。
2017年我院正式被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列為第一批自治區級重點培育智庫。我院還在原有學科的基礎上新組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院、寧夏社科院理論研究中心、寧夏第三方評估中心、寧夏創新驅動戰略研究中心、寧夏脫貧富民戰略研究中心、法治寧夏研究中心、寧夏生態立區戰略研究中心、寧夏全域旅游研究中心、寧夏當代史與口述史研究中心、國際西夏學研究中心、寧夏民國文獻研究中心、寧夏古村落研究中心、寧夏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寧夏經濟史研究中心等15個非常設研究機構,擴大了研究領域,更好的開展科研工作。
五、深入廣泛開展學術交流。2017年我院舉辦了多次有質量有影響的學術會議,對宣傳寧夏起到了積極的作用。5月,我院地方志辦公室召開了“全區地方志上半年總結暨石嘴山市修志工作觀摩、培訓會”;7月,我院社會學法學所和農村經濟研究所聯合中國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召開了“精準扶貧寧夏論壇”;10月,我院綜合經濟研究所協辦、由中國區域科學協會區域經濟專業委員會主辦召開了“2017年脫貧富民與可持續發展學術研討會”;9月23日,由寧夏社會科學院與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共同主辦 “新中國治國理政歷史經驗”十七屆國史學術年會在銀川召開,來自全國各地高校、科研機構等80余名入選作者和國史學會代表參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當代中國研究所原所長、國史學會會長朱佳木,中共中央組織部原部長、國史學會顧問張全景,分別在會上作了題為《把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的經驗貫通起來總結》《堅持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治國理政新局面》的講話;11月,為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進一步繁榮發展寧夏群眾文化,切實發揮新型智庫作用,我院文化學科在寧夏文化館建立群眾文化調研基地。我院連續9年與中國社科院合作開展寧夏重大現實問題研究,務實有效,為中國社科院與地方社科院合作積累了經驗,得到中國社科院的充分肯定。還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等區內外專家學者來院作學術報告。選派科研人員參加了第二十一次全國社科院圖書館館長協作會議暨新型智庫建設與社科圖書館發展論壇、全國第四次少數民族古籍工作會議、第七屆中國地方志學術年會、第十八屆全國皮書年會等學術活動。組織我院專家、學者為自治區部分高校和黨政部門做了十九大精神宣講、十二次黨代會精神輔導、加強法制政府建設、回族文化概論、西夏歷史文化等專題學習講座30多場次,講寧夏歷史,說寧夏故事,發寧夏聲音,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我院通過繼續開展學術論壇、學術例會、學術沙龍和調研考察等學術活動百余次,凝練科研課題、緊跟學術前沿,營造濃厚的學術氛圍。
回顧2017年,我院堅持實施科研立院、人才強院、開放辦院、管理興院、文明建院五大戰略,努力建設在“全國有聲音、在西部有影響、在寧夏有作為”的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社會主義新型智庫,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展望2018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任務,進一步堅持理論創新,強化應用對策研究和基礎理論研究,統籌抓好各項工作,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努力為實現寧夏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與全國同步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不懈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西征程中做出新貢獻。
謝謝大家!
新華社記者:
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的主要矛盾作了精辟的論述,寧夏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在社會建設和發展方面還面臨著哪些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今后如何破解這些問題?
張廉:
黨的十九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主要矛盾作了精辟的論述,指出: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寧夏作為西部欠發達地區,在社會發展方面還面臨著諸多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民生建設還有短板,與群眾期盼還有距離。具體來看,一是就業壓力依然較大。就業結構性矛盾突出,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部分企業用工需求下降,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壓力較大,創業帶動就業活力不足。二是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問題依然突出。優質教育資源短缺,教育發展不平衡,高校高層次人才比較匱乏,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不強。三是醫療衛生領域改革任重道遠。公立醫院負擔仍然較重,補償政策落實不到位,綜合醫改還有需要破解的難題。醫療衛生供給能力仍然不足,特別是基層醫療衛生的服務能力薄弱。 四是社會保障“兜底線,織密網”的作用還需加強。社會保險支出壓力與日俱增。由于歷史欠賬、人口老齡化、階段性降費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基金穩增長與保發放的矛盾突出。社會救助力量和水平層次較低。五是養老服務業發展還有短板。寧夏已進入了一個中度人口老齡化階段,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限制,未富先老,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社會氛圍不夠濃厚。在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方面,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發展不平衡。
在我區在民生領域的這些突出問題,需要我們高度重視,是我們推進社會建設和發展的動力源泉。當前,我們只有順應民生需求新變化,堅持公平公正理念,在補短板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增進人民福祉,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采取以下舉措:
一是優先發展教育事業。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體制改革,辦好各類各級教育。要加大普惠性幼兒園建設,緊緊圍繞脫貧富民戰略工程,推動職業教育更快發展。
二是提高就業質量。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要堅持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重點促進高校畢業生、城鎮4050人員、農村轉移勞動力及特殊人群等困難群體的就業。
三是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按照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逐步實現社會保險人群全覆蓋,提升保障水平。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重特大疾病保障機制。根據全區經濟發展現狀,實施階段性降費和降基數的“雙降”措施。建立商業保險與社會保險協同發展機制,為參保人員提供更高水平的保障。做好社會救助的兜底工作。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制度有機銜接,將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家庭納入低保和建檔立卡范圍。加大醫療救助力度,將貧困患者全部納入醫療救助范圍。
四是大力推進健康寧夏建設。全面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現代醫院管理制度,提高醫院經營管理水平,加快推進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和人員總量管理,加強衛生計生人才隊伍建設。研判人口發展形勢,加強出生人口監測,全面優化生育服務。重視流動人口服務工作。
五是鼓勵社會力量進入養老服務業,加強醫養結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
中國勞動保障報記者:
2018年法治寧夏建設成就與面臨的挑戰是什么?
張廉:
成就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地方立法成績突出,法治政府建設扎實推進,司法改革效果初現,法治社會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面臨的挑戰:思想觀念的束縛、利益固化的藩籬、政策制度規范落實不力,經濟發展風險、社會發展風險。
寧夏新聞網記者:
2017年自治區文化發展有哪些特別值得關注的亮點?
張廉:
亮點之一是與宣傳部實施的核心價值觀鑄魂工程緊密相關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針對我區農村存在的天價彩禮、婚喪大操大辦等不良習俗,自治區啟動了遏制不良風氣、不良習俗、不良現象的系列舉措,確立了推動移風易俗的路線圖、時間表,以此作為樹立文明鄉風的切入點,推動美麗鄉村建設,通過農村民風建設、 移風易俗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以縣域統籌推進為重點,到 2017 年年底實現行政村紅白理事會全覆蓋和村規民約修訂全覆蓋。以精神文明建設的新作為、新成就扮亮了寧夏鄉村,不斷提升公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
亮點之二是與文化扶貧惠民工程相關的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以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中南部9縣(區)為切入點, 奮力補齊基層文化設施短板。全面推進寧夏貧困縣(區)圖書館、 文化館、鄉鎮綜合文化站以及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標準化、均等化建設。 全面實施文化扶貧工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工程,大力推動文化扶貧惠民工程,中宣部支持資金6060萬元,自治區財政配套資金 6090元,全面完成貧困地區606 個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完成555 個村功能提升任務,建成縣區“兩館” 3 個,新建 8 個標準化鄉鎮文化站,實現文化設施到村、文化服務到戶、文化普及到人、文化扶貧到根, 率先在全國實現了貧困地區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
亮點之三是媒體深度融合工程的實施,加快了寧夏媒體融合發展的步伐。為了著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按照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優勢互補、一體發展思路,寧夏通過實施媒體深度融合工程, 進一步加快了寧夏媒體從相“加” 向相“融”發展的進度。推進寧夏日報報業集團和寧夏廣播電視臺按照“四個一”建成“中央廚房”融合媒體中心。銀川新聞傳媒集團以報紙、廣播、電視、網站、新媒體五大平臺為基礎,構建 5 n 現代傳播體系, 籌建了以集團“中央廚房” 為核心的全媒體中心,初步實現了全媒體策劃與全媒體采編聯動和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平臺傳播。
亮點之四是加強文化產業統計監測工作,促使文化產業統計數據更加準確、 翔實,為制定文化產業發展政策,提供關鍵的基礎性依據支持。主要表現在:開展規模以下文化及相關產業監測統計工作;健全文化產業發展動態監測工作機制,建立全區統一的文化產業統計單位名錄庫。指導各市縣完成了全區 5128 家文化及相關企業名錄庫的核對,制定統計報表制度,編制統計軟件,推動市縣文化部門建立數據統計機制,實現文化創意企業和融合類企業應統盡統。寧夏文化產業統計監測工作的創新,得到了文化部通報表揚,并在 2017 年全國文化產業工作會議上進行了經驗交流,成為全國文化產業統計工作的亮點。
寧夏社科院副院長 段慶林:
感謝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感謝有關同志的回答。由于時間的關系,記者提問就到這里,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