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高考”后,自主招生路向何方(深聚焦)
2017年高考剛剛落幕,自主選拔考試馬上接力。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周末,全國90所高校陸續(xù)開展2017年自主選拔考試的初試。
按照各高校的安排,通過初試的考生將于6月16日至18日左右參加復試,最終認定結果將于6月22日前后公布并進行公示。
盡管今年試點自主招生的高校數(shù)量仍為90所,招生人數(shù)也控制在不超過招生總數(shù)的5%,與2016年基本相當。但今年的自主選拔考試,還是引發(fā)了廣泛關注。人們普遍關注,今年是“新高考”的第一年,面對“新高考”以及“三位一體”招生等新探索,已步入第十四個年頭的自主招生能否與時俱進,準確定位?“新高考”新的評價與錄取方式,又將對高校的自主招生提出怎樣新的要求?
一問:能否更公平
今年4月,教育部對今年的自主招生提出了“五嚴格”的要求,包括嚴格報名條件、嚴格材料審查、嚴格學校考核、嚴格監(jiān)督制約、嚴格懲處造假,力求保證自主招生的真實性,保證公正、公平,嚴防權力尋租。
對此,各高校在自主選拔審核中,堅持精挑細選和對考生負責的原則,根據(jù)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理念和需求,設定嚴格標準。對于考生報名材料中需要甄別的內容,許多高校專家組會通過查閱各類公開信息、與中學或相關單位做進一步核實、對不同考生相關材料做橫向對比等方式,確定其真?zhèn)魏蛢r值。每一名學生的申請材料至少要經(jīng)歷三輪審查,多名專家結合學生的理想抱負、高中學業(yè)成績、社會服務情況、獎勵情況及個人特點等進行綜合評價,提出評審意見。
與此同時,繼續(xù)向教育薄弱地區(qū)傾斜,是各高校在今年自主招生工作中著力加強的。清華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劉震介紹,為了真正挑選出具有自強精神的貧寒學子,清華大學自2011年起組織“自強計劃”,2016年,共通過自強計劃和國家專項計劃錄取348名考生,占總招生規(guī)模的10.2%。土家族女孩兒李丹出生在貧困家庭,幾乎從未走出過湘西,父母靠種田維持生計,小學三年級時,爸爸修補屋頂,不小心摔傷,落下終身殘疾。李丹學習刻苦,在自強計劃中,獲得了30分降分認定,以湖南省文科投檔分頭名被錄取。
北京大學今年的自主選拔以公平為導向,繼續(xù)面向邊遠、貧困、民族等地區(qū)縣(含縣級市)及縣以下高中,通過“筑夢計劃”及貧困地區(qū)專項計劃招收農村優(yōu)秀學生。同時,在自主招生和“博雅計劃”招生過程中,進一步關注農村地區(qū)中學和農村戶籍考生。無論是自主招生、博雅人才培養(yǎng)計劃、筑夢計劃、浙江“三位一體”,還是上海市“博雅計劃”,獲得測試資格的考生,若有經(jīng)濟困難,均可申請經(jīng)濟資助。
此外,堅持以公平為導向,多所高校繼續(xù)采取個人自薦的方式,每一名學生都可根據(jù)招生簡章的條件自薦報名。
二問:能否更科學
“梁祝化蝶”為何不化比翼鳥、“什么是獅吼功?用物理知識解釋獅吼功的一些現(xiàn)象”“給直升機設計停機坪”……今年的自主選拔初試剛剛結束,不拘一格的考題就引發(fā)了公眾的熱議。
從2003年第一批高校試行自主招生開始,14年來,不僅試點高校的規(guī)模從22所擴展為90所,選拔的類型也逐漸豐富多元,從單一的自主招生發(fā)展為“自主招生+高校特色招生計劃”的復合型人才選拔方式,即人們常說的普通自招與特色計劃相結合的方式。如北京大學的普通自招與“博雅計劃”相結合、清華大學的普通自招與“領軍計劃”“自強計劃”相結合、南開大學的“公能英才選拔計劃”以及復旦大學的“望道計劃”和“博雅杯”。其中,普通自主招生的招生目標為考查學生的學科特色與創(chuàng)新潛質,而特色計劃則更多地體現(xiàn)不同學校的多元特色。
無論是普通自主招生還是特色計劃招生,命題的科學性始終是考驗自主招生含金量的重要指標。
“初試所有的考查內容既遵循中學課程標準,又體現(xiàn)高水平大學人才選拔的需要。試題涉及面寬、形式靈活、難度大、正確選項多,既考查中學生課內知識,也考查學生的課外儲備。”劉震介紹,“自主選拔本身就是‘比較性’測試,著重考查的是學生長期以來知識積累的深度、廣度以及靈活運用的能力,希望通過測試區(qū)分出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思考過程,選拔出符合學校育人目標的人才。”
今年,清華大學自主選拔初試試題,數(shù)學與邏輯著重考查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基本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語文試題材料多出自社會熱點或經(jīng)典著作,注重考查對經(jīng)典或常識的精準理解以及獨立思考與批判思維的能力。同時,配合大類招生培養(yǎng)方式的轉變,注重運用多學科知識交叉分析和解決具體問題。物理試題考查學生綜合運用物理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增加能力考查的區(qū)分度。化學試題集中考查考生的基礎知識、綜合能力、科學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精神,產(chǎn)生酸雨的原因及危害、食品中的增塑劑與人體健康等焦點問題都成為命題來源。
北大自主選拔依然采取多樣化測試方式。對于自主招生中的科創(chuàng)類考生,進行一對多的現(xiàn)場答辯方式,不同學科的多位專家就考生的成果多角度、多方面提問。北京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李祎介紹,自主招生考核的難點在于如何甄別考查學生的特長和潛質,不同學生表現(xiàn)是多樣的,才能也不盡相同,統(tǒng)一考核無法真正考查出學生的獨有特點,這也是以往自主招生聯(lián)考淪為“小高考”的重要原因。
為此,北大在考核方式上進行創(chuàng)新,不再只限于傳統(tǒng)的筆試、面試,而是對于具有特殊天賦和才能的學生量身定制測試方式,旨在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了解考生的學科特長和創(chuàng)新潛質。李祎介紹,北大力求為考生提供的是一個舞臺,而不是一張試卷。“測試”的目的絕不是單純的考核,而是讓考生充分展示自己。
“盡管高校在自主選拔命題的科學性上下了功夫,但是考題能否真正體現(xiàn)出高校的特色與水平,能否切實考查出學生的學科特長與創(chuàng)新潛質對廣大高校來說,依然是不小的挑戰(zhàn),”采訪中,不少招生老師坦言,“人才選拔是一件專業(yè)性極強的事。國外一流高校有近百人組成的專門招生組,用長達半年到一年的時間考查學生,我們無論在招生人員的規(guī)模、招生方式的優(yōu)化還是命題設置的科學性上,都還有待提高。”
三問:能否與“新高考”有序銜接
今年,自主招生面臨新形勢:“新高考”實行第一年,部分地區(qū) “一本”分數(shù)線淡化,部分省份實行“專業(yè)+院系”的志愿填報方式,使得一所學校在一個地區(qū)將有若干個錄取分數(shù)線,加之這幾年在浙江等地試行的“三位一體”招生也有大規(guī)模推進的趨勢……
以“三位一體”招生為例,已經(jīng)有北大、清華、復旦等多所高校在浙江進行探索,按照6∶3∶1的比例,即高考成績占60%,高校綜合測試占30%,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占10%,最終折算為考生的綜合成績。記者了解到,“三位一體”招生在每年的6月22日左右就已對學生的成績給予認定,高考成績一出,考生就能知道自己是否被高校錄取,而此時,自主選拔環(huán)節(jié)剛剛進入給予學生分數(shù)認定的階段。“很多通過自主招生被給予降分認定的考生,因其通過‘三位一體’考試已經(jīng)確認被高校錄取,而放棄了自主招生的分數(shù)認定,這在客觀上導致自主招生在該考生身上失去意義。”有招生負責人分析。
如何應對?記者了解到,在浙江和上海,清華分別實施的“三位一體”綜合評價和“領軍計劃”給出6種不同考試科目組合,采用專業(yè)組的方式進行招生,旨在有效銜接新高考改革方案下的專業(yè)選擇和志愿填報。在綜合評價機制方面,學校也努力與浙江、上海新高考的改革方案進一步有機對接。北京大學則繼續(xù)在浙江實施“三位一體”綜合評價招生,并決定在上海市實施“博雅計劃”招生,探索建立科學的具有北京大學特色的人才評價和人才選拔機制。(記者 趙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