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為“水滴直播”的網絡平臺中出現全國多地學校的課堂直播畫面,引起關注。參與視頻直播的學校涉及多個省份,從幼兒園至高中畢業班均在其中,直播場景多為教室,也有學生宿舍。家長對此態度不一,有人認為這能讓他們“見證孩子的點滴”,也有家長擔心出現安全隱患。有學生則堅決反對,“就算是為了監督學生,結果向公眾直播,也太不顧忌學生隱私了。”
現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加入校園直播的大軍中,教室與宿舍等校園場所都被置于鏡頭之下,這也引起了較大的輿論爭議。其實,這種隨著直播新技術而來,并監督學生的新模式,能夠在社會層面里引發較大的爭議,就在于其屬于“公開直播”,這里就有一個“隱私權”的問題。
從法律上來說,這樣完全公開式的校園直播確實涉嫌對個人隱私、數據安全、人身安全的侵犯。再從實際情況來看,這樣某種程度上侵犯學生隱私的公開直播,還可能給學生本身帶來一種現實不適感,因為沒人喜歡被別人隨意監視。往深了講,這不僅是對學生相關權利的一種侵害,更有可能給學生帶來一些安全的隱患。
退一步講,即使學生可以接受這種公開式直播,那讓學生在面向整個社會的完全透明中,上下課、睡覺,對他們正常的校園生活也會帶來一定影響,甚至會帶來心理問題,這也算是“隱私權”問題帶來的次生傷害。
其實,學校進行校園直播的初衷是想更方便監督學生并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生的校園生活,如此初衷也可以理解。有人會說,靠這種直播的方式來監督學生,是一種懶惰的管理思維在作怪,其實不然。學生的校園監督和家校聯系現在確實存在很多問題,這里不存在懶惰不懶惰的問題,而是如何更好地進行校園監督和家校聯系的問題。顯然,校園直播在這方面扮演著較為重要的角色,其本身的存在也有一定現實意義。
而且,要知道,在校園直播出現以前,大部分學校也都有攝像頭,只不過只有學校的監控室能看到,這也算是一種有現實局限性的直播。但要注意的是,那時候的直播并沒有引起波瀾,學生們大多也都接受,還能規范學生的校園行為,也有著較好的監督效果。這便是現在的完全公開式校園直播需要反思的地方。
現在的完全公開式校園直播,說白了就是對過去那種攝像頭監督模式的一種技術性現實改進。但是,技術改進了,思維也得跟得上。過去的那種模式,只有學校的相關老師才能看到,是有現實針對性的,幾乎跟隱私權扯不上關系,也就沒有所謂的直接侵害與次生傷害。可現在的情況是,對隱私權的侵犯成了現實,這是最明顯的區別。在如此情況下,推行直播的學校和老師相應隱私意識的提升,便是最需要跟上的具體思維,這也是目前實際中最欠缺的方面。
即使真要進行完全公開式的直播,那也得經過每一個學生、老師和家長的許可才可以,哪怕只有一個人不同意,這樣的直播就不該存在,這應該是原則,也是隱私意識的現實凸顯。(本報特約評論員王彬)